资金补贴!2023年蚌埠市申报省农业科技园区的条件、申报流程

2023/3/24

蚌埠市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依据2022年政策改编,具体政策以政策文件为准)。小编现将本政策的支持方向和申报条件、程序总结如下,希望对你的申报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申报意向或了解更多申报内容可以扫微信或电话(18715034835)咨询:

(卧涛科技: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评价、知识产权代理、软件开发、商业计划书、工商注册财税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体系认证等)

蚌埠市支持措施

对获认定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推荐申请省级政策并给予地方配套支持,依据绩效情况,省给予最高可达300万元奖励。

一、申报条件

1、园区要有科学的规划方案,合理的功能分区,明确的主导产业,较为完善的配套政策。

2、园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较好。核心区有一定的建设规模和较大的发展空间,有明确的地理界限,集中成片面积不低于1000亩。

3、园区要有一定数量的农业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载体,建立了产学研融合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效机制,有明确的技术来源和人才团队支撑,创新要素集聚明显,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4、园区主导产业明确、区域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以及较强的示范带动能力。

5、园区必须建有法人实体的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有相对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

二、园区申报材料

(一)安徽省农业科技园区申报书

(二)安徽省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三)相关附件材料

三、申报与评审

1、园区申报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设区的市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省科技厅。

2、园区评审

(一)初审筛选。根据园区申报条件和申报通知有关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确定现场考察名单。

(二)现场考察。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现场考察,确定答辩评审园区名单。

(三)答辩评审。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答辩评审,根据现场考察和答辩评审情况提出建议名单。

3、审核批准。省科技厅研究确定拟创建名单并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发文批准。

四、园区建设与管理

1、园区建设与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协调联动的机制。

(一)省科技厅是园区的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园区的总体布局和相关政策制定;市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加大园区的科技投入,协同省科技厅统筹推进园区建设与管理工作。

(二)园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是园区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推进,加大对园区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三)园区管理机构是园区建设的实施主体,负责园区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2、园区管理机构按照评审后的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实施方案,经省科技厅备案后组织实施,实行目标化管理。

3、园区实行年度报告总结制度。每年2月底前,园区应通过市级科技主管部门将上年度工作报告等材料报送省科技厅,报告内容包括园区建设进展、统计数据、经验总结、存在问题与下一年度工作重点等。

4、园区实行创新能力监测和评价制度。按照“建立全国创新调查制度,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监测评估”的要求,对园区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区域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指导。园区管理机构要及时组织填报监测数据,并对数据真实性负责。

5、园区建设期为三年,期满后由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现场审查验收。不能按期参加验收的园区,应提前半年提出延期验收申请。对于验收不通过的园区,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通过验收,取消园区创建资格。

6、园区实行动态管理和综合评估,每三年进行一次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达标和不达标。对于评估不达标的园区,限期整改,整改后评估仍不达标,取消园区资格。

7、园区在建设期或一个评估阶段,有两年不参加创新能力监测,视为验收不通过或评估不达标。

五、政策支持

包括财政支持政策、创新金融扶持政策、土地利用政策。

1、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市、县(市、区)统筹使用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项目资金,加强“一区两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2、鼓励社会资本和市、县(市、区)政府在现行政策框架下设立现代农业领域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农业科技成果在“一区两园”转化落地。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向“一区两园”集聚,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在“一区两园”所在县域,使用自有资金参股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支持风险投资对“一区两园”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型产业培育的投入。鼓励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投放方式,为“一区两园”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3、支持指导“一区两园”在落实创新平台、公共设施、科研教学、中试示范、创业创新等用地时,用好用足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用地支持政策,将“一区两园”建设成为节约集约用地的典范。各市、县(市、区)要统筹安排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方式节约的建设用地,优先满足“一区两园”建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