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5
关于成都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资质的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及申报程序和成都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奖补政策相关内容如下。
关于成都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资质的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及申报程序和成都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奖补政策相关内容如下。
成都市政策免费解答热线:15005600923
支持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控制、经营管理、物流营销等各环节加大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对评定为市级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的,按建设投入的15%给予一次性补助,单个项目最高分别不超过300万元、500万元(晋级补差)。【成都市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持政策<第六条>】
(一)在我市依法注册,具有2年以上独立法人资格,上一年度企业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企业数字化车间项目投资总额达1000万以上,且数字化建设投资300万以上。
(二)具备车间层的数字化改造/建设整体发展规划与工作制度,建立数字化组织实施组织,配置有专/兼职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运维与管理。
(三)车间设计数字化:车间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四)生产设备数字化: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试验、检测等设备台套(产线)数占车间设备台套(产线)数比例不低于70%。
(五)生产车间网络化:采用现场总线、以太网、物联网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和控制系统,建立车间级实时生产网络,车间内数字化设备联网数占设备总量的比例不低于70%。
(六)数据采集自动化:对生产制造过程中交互的数据信息实现自动采集,采集范围包括设备状态信息、生产资源信息、生产过程信息、检验与质量信息、生产计划调度信息等。
(七)生产过程可视化: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实现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故障自动报警和诊断分析,生产任务指挥调度实现可视化;车间作业计划自动生成,生产制造过程中物料投放、产品产出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实时传送,并可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基本实现动态响应。
(八)产品信息可追溯:在关键工序采用数字化质量检测设备,质量信息自动录入信息系统,实现质量数据共享;在原辅料供应、生产管理、仓储物流等环节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信息,每个批次产品可通过产品档案进行生产过程和使用物料的追溯。
(九)实现运营成本降低15%以上、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产品质量指标提升1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8%以上,生产环境明显改善。
(一)在我市依法注册,具有2年以上独立法人资格,上一年度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企业智能工厂项目投资总额达3000万以上,且智能化化建设投资800万以上。
(二)企业建立了智能制造组织实施机构,编制了智能制造建设总体规划;具有智能制造统筹、规划、实施、运维能力的个人和团队。
(三)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四)产品设计数字化:产品开发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建立产品数据与生产、物流、销售集成系统。
(五)工厂管理智能化: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等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功能,以系统化思维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科学配置资源,优化运行模式,改善业务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建立车间管理系统,构建生产运行数字模型,提升生产计划与调度、生产作业与质量、生产资源管理水平。
(六)数据管理平台化:建立企业级的统一数据平台,整合数据资源,支持跨部门及部门内部常规数据分析。建立工厂内部通信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和数据挖掘应用。采取信息安全措施,具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七)工厂物流智能化:建立采购、仓储、物流管理系统,实现仓储配送与生产计划、制造执行以及企业资源管理等业务的集成,达到库存、物流智能管理。
(八)能源资源利用集约化:建立能源综合管理监测系统,主要耗能设备和能源消耗情况实现实时监测;建立产耗管理模型,开展动态分析,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调度、平衡预测和有效管理。
(九)实现运营成本降低15%、生产效率提高10%、产品研发周期降低10%,产品质量指标提升10%、能源利用率提高8%,生产环境明显改善。
1.总体设计
车间布局、产品工艺设计实现数字建模,并进行模拟仿真,基本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数字化设备/产线
①离散型: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超过70%,并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之间的信息数据互联互通与集成。关键技术装备实现运行状态在线监控、异常预警、远程诊断和运行优化,实现设备的预测性维护与保养。设备台账、点检、保养、维修等管理实现数字化。
②流程型: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建立先进控制系统,配置数据采集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动采集率90%以上,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产线实现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控、异常预警、远程诊断和运行优化,实现设备的预测性维护与保养。设备台账、点检、保养、维修等管理实现数字化。
3.通信网络
建立车间内部通信网络建构,实现设计、工艺、生产、车间内部物流等各环节及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制造过程控制与工厂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间的信息交互。
4.集中控制系统
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整合车间各环节数据资源,通过对车间现场的数据采集、编程控制和人机交互等,进行运行状态监控和分析,优化控制制造资源,实现计划调度、设备、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控制、能效等管理功能,并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产品设计管理系统等实现协同。
5.计划调度
根据产品订单、生产计划、工艺、资源状态、原材料等约束条件,自动生成车间作业计划。根据物料投放、设备状态、产品产出等生产信息实现作业计划的动态调整,并对生产过程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应急处置。开展基于人岗匹配、人员绩效的精准人员派工。
6.生产作业
通过制造执行系统自动获取生产计划,接收生产工单,下发工艺文件至产线,通过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自动上传,构建生产运行实时模型,优化生产工艺、排产方案或生产作业计划。
7.仓储物流
①离散型:应用条形码、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识别技术实现工序间的精准传送和出入库管理。必要时,应用AGV、RGV、立体仓库等实现关键件的仓储和配送。
②流程型:通过生产线实际生产计划实时拉动物料的精准配送,实现物料配送自动控制、优化调度,与生产计划、制造执行有机协同。
8.质量追溯
①离散型:生产过程广泛采用条形码、二维码等识别技术或标识解析技术,实现对物料、半成品、成品流动的追踪与追溯。在关键工序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质量检测设备,实现质量信息的追溯和及时报警预判。
②流程型:采用在线分析仪、传感器、软测量等智能感知先进技术,实现原料、关键工艺质量参数和成品的在线自动检测、诊断分析、全程追溯和及时报警预判。每批次产品均可通过产品档案实现使用物料信息、生产作业信息和质量信息的追溯。
9.能源、安全与环保
①根据车间需求建立水、电、气等重点能源消耗的动态监控和计量,对高能耗企业设备能耗数据开展统计与分析,制定合理的能耗评价指标。
②对存在较高安全与环境风险的项目,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监测与监控、生产安全全方位监控,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理机制。
③根据车间生产制造特点和需求,对涉及有害气体、粉尘、废水的,配备相应的自动监测、调节、自动报警等智能化控制设备。车间废弃物处置纳入信息系统统一管理。
10.备注
①车间是指车间是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基本单位,由若干工段或生产班组构成,拥有完成生产任务所必需的厂房或场地、机器设备、工具和一定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②数字化车间是指制造业企业以生产对象所要求的工艺和设备为基础,以信息技术、自动化、测控技术等为手段,通过车间生产数据采集、分析和运用处理,对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规划、管理、诊断和优化,基本实现设备、产品、工艺和生产数字化的实施单元。
1.总体设计
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设计;将车间的各类生产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与决策,并将优化信息再次传送到数字化车间,实现多个数字化车间的统一管理与协同生产,实现了车间的精准、柔性、高效、节能的生产模式和可视化管理。
2.产品设计
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和设计知识库,开展基于模型的产品设计、仿真优化和测试。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产品多配置管理、研发项目管理,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对产品生产过程建立虚拟模型,仿真并优化生产流程。
3.工艺设计
①离散型:应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工具和工艺知识库,采用高效加工、精密装配等先进制造工艺,集成三维建模、仿真验证等技术,进行基于模型的离散工艺设计。
②流程型:建设工艺技术系统和工艺知识库,结合原料物性表征、工艺机理分析、过程建模和工艺集成等技术,开展过程工艺设计与流程全局优化。
4.网络通信
建立工厂内部通信网络,通过集成技术规范、中间件工具、数据接口和集成平台等,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制造执行、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等关键信息化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以及依靠统一的数据编码、数据交换格式和规则,实现数据及分析结果的跨部门流动、转换和互认。建立具有网络安全隔离、授权访问、远程配置、可扩展升级等功能的工业控制网络、生产网络和办公网络。
5.数据中心
根据工厂总体设计,设立企业内部的独立数字化部门,建立适应企业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的统一数据中心/数据平台,通过数据治理及数据集成,实现生产经营关键绩效指标决策的智能分析,支持跨部门及部门内部数据分析和处理,为制造活动提供优化建议和决策支持。
6.计划调度
基于安全库存、采购提前期、生产提前期、生产过程数据等要素进行生产能力分析,自动生成生产作业计划,并将自动排产系统与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数据协同,实现异常情况自动预警。应用多种智能算法提高生产排程效率,实现柔性化排产、生产,能够灵活适应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的订单需求。
7.生产作业
①离散型:建立制造执行系统,实现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管理、车间库存管理、项目看板管理智能化,提高企业制造执行能力。
②流程型:建立制造执行系统,生产计划、调度均建立模型,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以及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
8.质量追溯
集成条码、标识和区块链等技术,采集产品物料、生产过程、客户使用的质量信息,实现产品质量精准追溯。通过质量数据统计分析、全流程质量追溯和质量管理系统,进行产品质量影响因素识别、缺陷分析预测和质量优化提升。
9.经营管理
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以系统化思维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对企业的采购、销售、能源、生产安全、环保以及产品、设计、生产、物流等环节进行系统化集成和精益化协同,推动订单管理、生产管理、售后服务三个层面全部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输出优化建议。
10.仓储物流
建立仓储管理系统,应用条形码、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或标识解析技术等实现自动出入库管理,实现仓储配送与生产计划、制造执行以及企业资源管理等业务的协同优化;能够基于生产线实际生产情况拉动物料配送,基于客户和产品需求调整目标库存水平。
11.能源、安全与环保
①根据制造特点和工艺要求,配备相应的智能监测、调节、处理系统,建立产耗管理模型,对能耗数据进行自动采集、统计与动态分析,实现面向制造全过程的能源资源优化调度、平衡预测和有效管理。
②对存在较高安全与环境风险的项目,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监测与监控、生产安全全方位监控,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理机制。具备工控系统防护和管理安全架构,定期对关键工业控制系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③应用机器视觉、智能传感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排放实时监测、分析预警和排放优化方案辅助决策,进行固废处置与循环再利用全过程监控、追溯。
12.人员培训
根据生产和管理需求,定期、分层级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员工等开展信息技术、系统运维、设备维护、数据安全、数据分析等数字化能力提升培训。
13.备注
智能工厂是指符合数字化车间标准的车间达车间总数50%以上的工厂,综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车间互联互通、统一管理和协同生产,对研发设计、资源计划管理、生产执行、仓储物流、销售服务及物料供应等环节及供应链实施集成优化,促进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持续优化的新型工厂。
(1)申报企业基本信息
(2)数字化车间基本信息
(3)建设成效
1.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技术成果(根据实际选填)
2.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3.示范性和可复制可推广性
(4)智数字化车间建设情况
1.总体情况概述
申报单位和车间概述(包括基本情况、实施周期、建设内容、实施团队等)
2.重点环节建设情况
参照“数字化车间要素条件”明确的环节分段描述,描述应重点突出、言简意赅、逻辑严密,每个环节字数请控制在1000字以内,可配图说明。
3.先进性、示范性与特色
此部分重点阐述智能制造技术水平的先进性、对行业企业的示范带动性,建设特色和亮点,可复制可推广的内容、模式等。
4.实施成效综述
此部分重点阐述项目已取得的突出成效,包括创新方面,如突破的关键技术、装备、软件等;经济性方面,如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效率等,社会性方面,如促进节能减排、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等。
(5)相关附件
1.企业营业执照;
2.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报告;
3.其他证明车间智能制造发展水平相关材料。
(6)真实性承诺
(1)申报企业基本信息
(2)智能工厂基本信息
(3)智能工厂主要智能制造设备和系统清单
(4)建设成效
1.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技术成果(根据实际选填)
2.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从产出水平、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绿色制造、安全生产等方面,对拟申报智能工厂建设前后(或与国内同行)情况进行对比。
3.示范性和可复制可推广性
对本行业开展同类业务的示范价值和可复制可推广性。
(5)智能工厂建设情况
1.总体情况概述
申报单位和工厂概述(包括基本情况、实施周期、建设内容、实施团队等)
2.重点环节建设情况
参照“智能工厂要素条件”明确的环节分段描述,描述应重点突出、言简意赅、逻辑严密,每个环节字数请控制在1000字以内,可配图说明。对不涉及产品设计、高耗能等环节的工厂,请做情况说明。
3.先进性、示范性与特色
此部分重点阐述智能制造技术水平的先进性、对行业企业的示范带动性,建设特色和亮点,可复制可推广的内容、模式等。
4.实施成效综述
此部分重点阐述项目已取得的突出成效,包括创新方面,如突破的关键技术、装备、软件等;经济性方面,如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效率等,社会性方面,如促进节能减排、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等。
(6)相关附件
1.企业营业执照;
2.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报告;
3.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证。
4.其他证明工厂智能制造发展水平相关材料。
(7)真实性承诺
由各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组织企业申报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并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出具初审意见报送市经信局。
市经信委组织行业专家对上报的材料进行评审,提出预选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无异议后行文认定。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的企业,可直接认定为成都市智能工厂;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的企业,项目验收合格后,可直接认定为成都市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
科技项目申报中心 版权所有 皖ICP备13016955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