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武汉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全指南:条件、额度、流程+20-50万元专项补助
2025/10/31
想对接全球创新资源,申领20-50万元专项补助,推动武汉光电子信息、量子科技等产业国际化创新?本文全面解读2025武汉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要点,拆解5类申报主体条件、双平台网上申报流程、10月20日-11月10日关键周期,助企业与平台高效获取资金支持!
想对接全球创新资源,申领20-50万元专项补助,推动武汉光电子信息、量子科技等产业国际化创新?本文全面解读2025武汉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要点,拆解5类申报主体条件、双平台网上申报流程、10月20日-11月10日关键周期,助企业与平台高效获取资金支持!
2025年武汉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免费咨询:15855157003(微信同号)
深耕项目申报13载,我们为安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等重点省份的企业提供“前期规划→中期培育→后期申报”的全流程服务。我们不仅是材料专家,更是您的战略顾问,精准匹配政策红利,确保每一项关键认证成功落地。
为展现我们的专业广度,以下是我们精通的部分项目矩阵:
资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
研发平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
智能绿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绿色工厂、两化融合;
专项荣誉:首台套、老字号、质量奖、科技成果评价;
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版权、软件著作权;工商财税同步提供专业规划。
选择我们,就是选择一个全面、可靠的成功保障体系——让您专注核心业务,将专业的事交给我们。
一、项目核心价值:武汉企业与平台专属3大优势
武汉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聚焦全球创新资源导入,对推动产业国际化升级意义重大,成功申报可享多重红利:
资金直接补助:单个项目支持20万-50万元,企业需按1:1配套自筹资金,可用于国际合作研发、技术转移、海外资源对接等,如武汉某光电子企业曾获50万元补助,联合德国科研机构突破激光芯片封装关键技术;
全球资源链接:支持对接全球高能级创新平台(如海外顶尖高校、国际科技组织、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导入技术、人才、资金资源,例如“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可依托项目开拓东南亚新能源市场;
产业竞争力提升:适配武汉支柱产业(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未来产业(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需求,助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如化合物半导体领域通过国际合作实现进口替代。
二、申报关键信息:支持重点、周期与额度
(一)支持重点产业领域
精准对接武汉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支持以下领域国际合作研发与成果转化:
支柱产业:光电子信息(激光、光纤通信)、生命健康(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汽车制造和服务(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现代农业;
新兴产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智能硬件)、低碳和氢能(燃料电池、碳捕捉)、低空经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空管系统);
未来产业:人形机器人、未来显示(Micro/MiniLED)、脑机接口、化合物半导体、量子科技(量子通信、量子计算)。
(二)实施周期与资金额度
执行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起始时间为2025年11月(需在申报书中明确阶段性目标与验收标准);
支持额度:单个项目20万-50万元(补助资金),具体根据项目研究内容、合作规模、预期效益核定;
资金配套:申报单位为企业的,自筹资金与市财政资金比例不低于1:1(需在经费预算中明确自筹资金来源与使用计划)。
三、5类申报主体条件:精准适配,对照自查
申报对象为武汉市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载体,含5类主体,需分别满足对应条件:
(一)国际企业创新中心(含研发中心、孵化中心)
1.国际企业研发中心
境外研发场地:不少于200平方米,配备必要仪器设备(需提供境外场地租赁合同、设备清单及照片);
研发团队:不少于10人,研发人员占比超50%(需提供境外研发人员劳动合同、学历/职称证明);
研发投入:上年度研发投入不低于100万元(需提供财务审计报告或研发投入统计表,加盖单位公章)。
2.国际企业孵化中心(仅推荐联合研究平台申报)
需在孵化中心内成立联合研究平台(由武汉高校院所、企业与境外机构共建);
联合研究平台需达到“国际企业研发中心”申报条件;
需提供孵化中心推荐函及联合研究平台合作协议。
(二)引才引智基地
研发场地:不少于500平方米,配备必要科研仪器设备(需提供场地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设备清单);
项目负责人:为引进的外国专家团队带头人,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境外高校/科研院所副教授、副研究员及以上职称;
国际知名企业/机构高级职务;
拥有重要技术发明专利的专业人才;
工作时间:项目负责人每年在基地工作不少于6个月(需提供工作时间承诺函)。
(三)外资(企业)研发中心
研发场地:不少于500平方米,配备必要仪器设备(需提供场地证明、设备购置发票或租赁合同);
研发团队:不少于20名专职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占比不低于70%(需提供人员名单、劳动合同、学历证明);
研发投入:上年度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5%,或研发经费≥500万元(需提供财务审计报告、研发投入明细)。
(四)“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研发场地:不少于1000平方米,配备必要科研仪器设备(需提供场地证明、设备清单及现场照片);
科研队伍:在职研发人员不少于30人,含一定数量外方人员(需提供中外人员名单、合作协议、外方人员身份证明);
合作基础:中外双方有前期科研合作,需签署规范合作协议(明确任务分工、知识产权归属);
市场导向:通过联合攻关形成跨国技术/产品优势,助力开拓“一带一路”市场(需提供市场分析报告、潜在合作意向书)。
(五)111基地(2024年后新获批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合作基础:中外双方有前期合作,共同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5篇(需提供论文首页、收录证明,标注双方单位);
项目负责人:为外国人才团队学术骨干,需具备境外副教授及以上或同等职位,有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需提供职称证明、成果证明如专利/论文);
工作时间:项目负责人每年在基地工作不少于6个月(需提供工作安排计划与承诺函)。
(六)共性要求(所有申报主体需满足)
合作合规:符合境外合作机构所在国/地区法律法规,合作协议规范(明确任务、分工、知识产权等,需境外机构公章或负责人签字);
特殊审批: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种质资源的,需提前完成境内审批;涉及实验动物的,需遵守国家相关规定;
伦理安全:涉及科技伦理与科技安全的,需按规定执行(如人工智能伦理审查、数据安全评估)。
四、申报流程:双平台网上申报,10月20日-11月10日开放
本次申报全程线上办理,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可通过以下两个平台任选其一申报:
(一)方式一: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武汉节点
登录系统:进入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点击“项目申报”模块;
选择项目:用项目负责人账户登录,找到“区域科技创新与合作专项—国际科技合作—武汉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点击“进入申报”;
填写与上传:在线填写申报信息,将签字盖章后的《武汉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扫描为PDF上传(确保与在线内容一致);
单位审核:申报单位用单位账户登录,进入“项目管理入口”,找到对应项目点击“推荐”,显示“提交至市科创局”即完成。
(二)方式二:市科创局官网
登录系统:进入官网后,点击“项目申报与管理—在线申报”,进入“网上办事大厅”;
选择项目:用项目负责人账户登录,选择“2025年度项目—区域科技创新与合作专项—国际科技合作—武汉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点击“进入申报”;
填写与上传:在线填写申报信息,上传签字盖章的《申报书》及附件PDF(需清晰可辨,无密码);
单位审核:申报单位用单位账户登录,进入“项目管理入口”点击“推荐”,确认提交至市科创局。
(三)关键时间
申报开放时间:2025年10月20日;
申报截止时间:2025年11月10日(建议提前3-5天完成提交,避免系统卡顿;提交后可在“项目已办”页面查看状态)。
五、申报材料清单:规范准备,避免遗漏
需按要求准备《申报书》及附件,所有材料需签字盖章后扫描上传:
(一)核心材料
《武汉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书》(从申报系统下载模板,按要求填写,需项目负责人、申报单位签字盖章);
《科研诚信承诺书》(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签署,需加盖单位公章)。
(二)附件材料(按申报主体分类)
1.申报单位证明材料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外双方合作协议、近两年产学研合作项目证明、知识产权证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外方单位资质证明(如境外企业营业执照、高校官网截图);
111基地:共同发表论文证明(论文首页、收录证明)、项目负责人成果证明(专利、获奖证书等);
国际企业研发中心/引才引智基地/外资研发中心:知识产权证明、单位信用信息报告(从“信用中国”下载)、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含研发投入明细,无则提供研发投入统计表并盖章);
国际企业孵化中心推荐项目:额外提供孵化中心推荐函、联合研究平台合作协议。
2.人员证明材料
项目主要负责人(含外方)及成员的学位证书、高级职称证明、研究课题及成果证明(如项目立项书、获奖证书);
外方人员身份证明(护照复印件)、工作时间承诺函。
3.研发条件证明材料
研发场地证明(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标注面积与用途);
科学仪器设备清单(含名称、型号、购置时间、单价、生产厂家,附购置发票或租赁合同复印件)。
(三)材料注意事项
《申报书》中研究内容、经费预算、考核目标需与实施周期一致,考核指标需可量化(如“完成2项国际合作研发,申请1项发明专利,发表2篇SCI论文”);
PDF文件需清晰(分辨率≥300dpi),命名规范(如“武汉XX公司+申报书+2025”“XX基地+外方人员护照”);
立项后需提交1份纸质申报材料(与线上一致)及4份《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从系统导出打印,内容不得调整)。
六、申报限制:5类情形不得申报
单位或个人已被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联合惩戒的;
项目不符合有关保密规定的;
项目已获得国家、省、市财政资助的(若为原有项目延伸,需明确与原项目的异同及继承关系);
承担市科技计划项目且逾期未验收的单位(高校限制至学院,由高校审查);
同一单位的同一项目负责人,同一年度已承担1项市级科研项目或未验收市级项目的。
七、武汉产业适配建议:提升申报成功率
结合武汉产业特色,不同申报主体可针对性规划合作方向,增强竞争力:
光电子信息领域:国际企业研发中心可联合美国、德国激光技术机构,开展高功率激光器件研发;111基地可与境外高校合作发表量子通信领域高水平论文;
汽车制造领域:外资研发中心可对接德国、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联合攻关;“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可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本地化适配技术研发;
未来产业领域:引才引智基地可引进海外人形机器人专家团队,开展运动控制算法研发;111基地可与境外科研机构合作,突破脑机接口生物相容性材料技术。
武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专属咨询15855157003(微信同号):1对1破解痛点
若申报单位遇到以下问题,可随时咨询获取解决方案:
条件判定:如“境外研发场地不足200平方米,能否通过合作共享场地满足要求”“企业自筹资金比例略低于1:1,是否有补救方式”;
材料准备:如“合作协议无境外机构公章,仅负责人签字是否合规”“研发投入统计表如何规范填写才能通过审核”;
系统操作:如“两个申报平台选择哪个更便捷”“提交后发现信息错误,能否修改重新提交”;
我们深耕武汉市科技政策申报服务,可协助梳理合作方案、优化申报材料、解决系统操作问题,提升申报成功率,助力武汉企业与平台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推动产业国际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