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补贴3000万!武汉市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解读

2025/9/26

汉市发布了《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计划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从创新研发到国际化发展的全链条。政策对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最高支持3000万元,并覆盖临床转化、平台建设、出海上市等关键环节,力度空前,旨在为本地企业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汉市发布了《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计划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从创新研发到国际化发展的全链条。政策对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最高支持3000万元,并覆盖临床转化、平台建设、出海上市等关键环节,力度空前,旨在为本地企业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武汉市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申报免费咨询:15855157003(微信同号)
安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均有公司,成立13年,经验丰富、流程熟悉、成功率超高!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两化融合、大数据企业、首台套、规上企业、老字号、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孵化器/众创空间、质量奖、科技成果评价、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版权、软件著作权、工商财税等项目材料编写和项目规划指导等服务,免费咨询!
武汉市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市加快生命健康产业突破性发展打造国际医疗创新高地实施方案》决策部署,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聚焦重点领域联合创新。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积极承担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重大项目攻关。对企业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外国专家项目,给予国家拨付资金最高50%、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支持。对企业牵头承担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0万元支持。(牵头单位:市科创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二、突出重磅产品研发创新。对由我市注册申请人开展临床试验并获批上市的1类新药,按照单个产品I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经费的40%给予支持,累计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对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三类医疗器械,在获批注册上市后,按照单个产品研发费用的40%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单个企业每年累计获得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支持企业购买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成果并实施产业化,按照上年度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实现技术交易额的8%给予企业奖励,每家企业每年最高100万元。(牵头单位:市科创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三、突出前沿领域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围绕医工交叉、生物制造和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加强新产品研发和扩大产业化。对获评省级以上医工交叉创新成果并落地产业化的,每个企业给予50万元支持。对新获批国家工信部关于加快生物制造、脑机接口发展的重点项目,每个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对新获批国家脑机接口产业发展集聚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区,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四、推进临床创新制度建设。对在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允许其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当年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不作为核定下一年度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并优先推荐参加职称评审。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伦理委员会建设,健全组织架构,规范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独立设立或联合设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推进“武医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市卫健委;配合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五、优化中试平台和项目监管。对平台上利用生物医药实验室(P3、P4实验室除外)现有场地、现有设施将研发成果就地转化生产的项目,在满足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原实验室环评审批意见且不新增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排放量的情况下,无需重新办理环评审批手续,直接纳入事中事后监管。(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各区人民政府)
六、加速创新药械产品上市产业化。对新获批上市许可并落地产业化的化学药、中药和生物制品创新药及改良型新药,给予注册费用的100%补贴。对于新获批上市许可并落地产业化的国家第三类医疗器械,给予产品首次注册费用的50%补贴;对于因跨地域生产地址变更的,给予产品变更注册费用的100%补贴。(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七、支持创新药械扩大应用和研究。对于获批国家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的重点产品,鼓励医疗机构加大临床应用,或者根据需求设立临时采购绿色通道。支持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联合开展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的真实世界研究,加快临床医疗使用数据积累,强化创新产品接续研发,推动形成“创新—应用—再创新”产业生态,每个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奖励。(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卫健委;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八、鼓励创新服务平台提质发展。支持专业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RO/CDMO、制造业中试平台、创新转化中心、概念验证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企业,加大建设投入,提升能级,服务产业加速集聚和创新产出。对规模以上生物医药服务平台企业,综合企业自身能级建设、促进医工交叉融合创新、服务非关联企业创新产出、推动产业聚集发展等方面情况,择优给予100万元支持奖励。(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九、支持企业国际化出海发展。对落地产业化并首次取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等机构批准,获得境外上市资质,并在相关境外市场实现销售的药品,对出口药品生产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奖励。对已取得国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首次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盟(CE)等市场准入资质,并在相关境外市场实现销售的医疗器械,对出口生产企业给予50万元支持奖励。(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十、加大人才引育和金融赋能。鼓励国际国内生物医药顶尖人才和团队来汉创新创业,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顶尖人才申报武汉英才计划;并将创办企业优先纳入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种苗工程”计划,加大政策利用和资源对接等方面支持。鼓励各类政府出资的科创母基金、市属国有企业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和重点企业CVC加大向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创新企业或项目投资力度,建立常态化优质产业项目推介机制,强化金融赋能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市人才局、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投控集团、市金控集团,各区人民政府)
十一、支持产业行业组织发展。支持行业组织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积极承办国际国内高端论坛、商务会展、交流培训等活动,加速人才资本和创新成果、生产要素聚集。对服务成效明显的行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牵头单位:市科创局、市经信局、市卫健委;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本政策自2025年X月X日起执行,有效期三年。
解锁千万政策红利,就找卧涛!全国13年专业代办,助企业乘风破浪!
免费咨询热线:15855157003(微信同号)
您是否对繁杂的政府项目申报感到无从下手?卧涛科技,您身边的企业政策顾问!我们已在安徽、湖北、江苏、湖南、四川、陕西深耕13年,成功助力上千家企业。
我们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资质荣誉】:高企认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等。
【知识产权】: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版权保护全代理。
【专项项目】: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首台套、两化融合、大数据企业、老字号、非遗等。
【基础服务】:科技成果评价、工商财税、项目材料编写指导。
为什么选择我们?跨省联动、经验丰富、流程熟悉、成功率超高!
一个电话,帮您理清思路,匹配最佳项目,让您轻松坐享政策资金与品牌提升!
机会不等人!立即添加微信 15855157003,获取2025年最新政策解读与申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