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16市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申报条件领域和时间要求、功能梳理

2025/6/30

2025年安徽省16市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申报条件领域和时间要求、功能梳理如下,合肥市以及阜阳市、六安市、安庆市、池州市、亳州市、宿州市、马鞍山市、黄山市、宣城市、淮北市、淮南市、蚌埠市、铜陵市、芜湖市、滁州市需要咨询申报的可以免费咨询鱼鱼为您解答说明。

2025年安徽省16市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申报条件领域和时间要求、功能梳理如下,合肥市以及阜阳市、六安市、安庆市、池州市、亳州市、宿州市、马鞍山市、黄山市、宣城市、淮北市、淮南市、蚌埠市、铜陵市、芜湖市、滁州市需要咨询申报的可以免费咨询鱼鱼为您解答说明。

 

免费指导热线:19855109130(可加v) 

专业做项目申报12年,申报经验非常丰富,有很多大企业成功案例!小编可以为您带来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商标软著专利等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评价、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非遗、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标准、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奖、规上企业、老字号、新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公司注册注销、工商办理、股权设计、挂牌上市、软件开发、网站外包定制、百度关键词排名、SEO优化等众多项目辅导规划。需要咨询申报的可以免费咨询鱼鱼为您解答指导!

 

一、安徽省16市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申报重点领域

聚焦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航空、船舶、汽车、电力装备、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电子信息制造14个重点行业,明确促进中心所服务的主要行业。

二、安徽省16市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申报条件

开展促进中心建设运营的牵头单位应为注册的法人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可单独组建,也可联合相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组织,共同开展促进中心的建设运营。促进中心建设主体应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所在地应为其服务行业的主要聚集区或行业资源集中的地区,有2年以上服务相关行业和地区经验,应有健全的管理团队和人才队伍,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和生态构建能力,应建立与服务实施相匹配的制度、流程、标准和保障措施。(详见附件1)

三、安徽省16市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申报工作要求

(一)各市要根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创建指引》(详见附件2),因地制宜指导各类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载体和工业企业开展促进中心创建工作,组织符合条件的建设主体于6月27日至7月10日,严格按照《通知》要求编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方案》(模板见附件3),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成线上申报。

(二)各市做好初筛和推荐工作(合肥市不超过4家、其余地市不超过2家),于7月11日前将推荐文件(模板见附件4)及申报主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方案》加盖公章后,纸质版一式两份报送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字化转型专班),电子版发联系人邮箱。我厅将根据各市推荐情况择优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创建指引

为深入贯彻《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国办发 〔2024〕25号),提升数字化转型专业化服务水平,促进新 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大规模、深层次、高水平普及应用, 制定本指引。

、主要目标

2027年,分行业分区域培育100家左右深耕行业的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营造供需高效互动、资源精准 对接的数字化转型生态,降低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门槛和 成本,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普及推广。

二、创建主体

促进中心依托已有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实体机构或实体 机构联合体建设,主体或联合体主责单位需为依法依规设立 的独立法人单位,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有面向行业提供 数字化转型专业化服务的必要设施、条件和能力,财务收支 状况良好,经营规范,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先支持脱胎 于大型工业企业、具有工业基因、熟悉行业机理的实体机构 建设促进中心。

三、主要功能

( 一)资源整合。汇聚政产学研用金等相关资源,整合技术、产品、数据、标准、解决方案、基础设施、人才、安 全防护等各类资源要素,创新运营模式和合作机制,促进数 字化转型资源开放与共享。

(二)生态营造。 通过供需合作、产融合作、产教合作 等多种形式营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良好生态,加快优秀案例 和典型经验复制推广,促进政策宣贯与落实,提高制造业数 字化转型实施成效。

(三)专业服务。面向企业提供评估咨询、技术集成、 方案开发、改造总包等专业服务,面向行业积累数据集、模 型库、工艺包等,促进行业知识经验沉淀、转化与复用。

四、重点内容

( 一)评估咨询。基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通用评估指标 体系以及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标准,提供数字化 转型诊断评估方法工具,开展评估诊断,推动规上工业企业 数字化转型“建档立卡”。

(二)方案开发。面向重点行业提炼典型场景,组织工 业企业和专业化服务商开展转型方案联合开发、集成适配、 测试验证,避免“二次开发”。面向行业企业突出标准化、 模块化、货架式,面向中小企业突出低成本、易部署、“小 快轻准”,打造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资源池。

(三)项目实施。发挥工程总包角色,组织专业化服务 商共同开展企业改造项目实施,提供工程监理、后期运维等全流程服务,打造“诊断咨询+货架产品+服务商让利+金企 对接+人才实训”一揽子服务体系。建立与项目实施相匹配 的制度、流程、标准和保障措施,探索合理运营模式。

(四)供需对接。围绕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等供给侧 资源和行业企业实际业务需求,组织开展供需对接,促进数 字化转型服务资源跨区域协同,打造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生 态联盟。组织专业化服务商进园区、进集群,建设解决方案 测试体验和应用推广平台,开展解决方案集体采购,组织行 业企业批量改造,促进行业企业与专业化服务商深度合作。

(五)设施联通。整合汇聚网络、平台、算力等各类基 础设施资源,为企业提供优质资源推荐、低成本资源共享和 多类型资源集成应用等服务。针对软件、装备、工艺等检验 检测和仿真验证需求,提供设施共享和产品评测服务。联合 运营商等帮助企业部署5G、TSN、 云计算等新型网络技术, 建设组网灵活、接入便捷、带宽可调、安全可靠的云网融合 体 系 。

(六)数据共享。协同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工业互联 网平台、专业化服务商等,面向重点行业建设高质量数据库, 实现相关模型、算法、知识的汇聚、沉淀和复用。推进政府 侧数据与企业侧数据互通共享。联合专业机构建设必要的网 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七)人才培训。提供标准化与定制化相结合的人才培训实训服务,培育更多熟悉行业生产流程和工艺机理、具备 数字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打造人才培训实训基地。面 向数字化系统运维、设备故障检测等共性需求,组织行业技 术人员与软硬件开发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深度协作,组建 专职顾问团队。组织开展人才交流合作。

(八)政策宣贯。开展政策、标准等进园区、进集群系 列活动,加强数字化转型政策解读和标准宣贯。编发重点行  业、区域优秀案例集,宣传先进理念、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推广典型经验和模式。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 跟踪监测,共享行业发展动态,组织企业比学互鉴。

五、保障措施

( 一 )加强组织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统筹推进促进中 心创建工作,印发创建指引,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 建材、机械、汽车、航空、船舶、电力装备、纺织、轻工、 医药、食品、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指导地方工信主 管部门、园区管理机构、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有关行业协会 等,依托现有各类服务载体和工业企业开展促进中心创建工 作。

(二)加强指导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政策引导和 工作指导,支持促进中心参与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制造业 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等重点任务实 施,依托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加强对促进中心的咨询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向促进中心开 通端口,实现“平台通、数据通、业务通”。地方工信主管 部门加强资源导入,支持促进中心开展本地区工业企业数字 化转型评估诊断、供需对接和改造实施,沉淀数字化转型资 源和成果。

(三)加强总结推广。工业和信息化部定期对促进中心 开展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评估,总结促进中心建设成效并做 好宣传推介,组织经验交流并发布典型案例;依托制造业数 字化转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需求发布响应和效果反馈  评价机制,动态优化促进中心体系,提升赋能数字化转型成 效。地方工信主管部门定期组织促进中心开展自评估,加强 常态化工作协同、业务指导和跟踪问效,做好经验成效总结。

 

以上就是小编将为大家具体讲解的内容,希望会对大家有个帮助!有任何项目问题都可以找小编指导。

需要咨询高新技术企业、软著专利等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评价、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非遗、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标准、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奖、规上企业、老字号、新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公司注册注销、工商办理、股权挂牌、网站外包定制、百度关键词排名、SEO优化等更多政策项目的请直接联系渔渔:

免费咨询:15855199550,微信同号,为您解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