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名额!2025芜湖市各地基础级智能工厂和先进级智能工厂申报条件要素和时间程序规划

2025/5/19

关于2025年芜湖市各地基础级智能工厂和先进级智能工厂申报认定名额包括无为市2家,经开区5家,鸠江区3家,弋江区3家等,各地基础级智能工厂和先进级智能工厂申报条件要素和时间程序规划如下,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湾沚区、繁昌区、南陵县、无为市、经开区各地需要咨询申报的可以免费咨询渔渔为您解答指导!

关于2025年芜湖市各地基础级智能工厂和先进级智能工厂申报认定名额包括无为市2家,经开区5家,鸠江区3家,弋江区3家等,各地基础级智能工厂和先进级智能工厂申报条件要素和时间程序规划如下,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湾沚区、繁昌区、南陵县、无为市、经开区各地需要咨询申报的可以免费咨询渔渔为您解答指导!

免费指导热线:19855109130(可加v)

 

专业做项目申报12年,申报经验非常丰富,有很多大企业成功案例!小编可以为您带来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商标软著专利等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评价、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非遗、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标准、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奖、规上企业、老字号、新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公司注册注销、工商办理、股权设计、挂牌上市、软件开发、网站外包定制、百度关键词排名SEO优化等众多项目辅导规划。

芜湖市各地基础级智能工厂和先进级智能工厂申报名额

各县市区先进级智能工厂推荐名额分配表

县区名称

推荐名额

无为市

2

经开区

5

三山经开区

2

鸠江区

3

弋江区

3

湾沚区

3

繁昌区

2

南陵县

2

自贸区

2

 

一、芜湖市各地基础级智能工厂和先进级智能工厂申报基本条件

1.申报主体在芜湖市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等有行业特殊情况的,允许法人的分支机构申报)。

2.申报主体已完成智能工厂建设,智能制造水平达到《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素条件》(附件1)中相应等级智能工厂的基础要求、建设内容、建设成效等要素条件。

3.申报主体愿意配合开展现场核查、技术推广和典型案例交流等工作。

二、芜湖市各地基础级智能工厂和先进级智能工厂申报程序时间

(一)基础级智能工厂

1.已认定为省级智能工厂的企业。由县市区工信部门核实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填写《基础级智能工厂清单》(附件2),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原则上直接认定为基础级智能工厂。

2.已认定为市级智能工厂或省级数字化车间的企业。由县市区工信部门对照《芜湖市智能工厂复核表》(附件3)开展复核工作,确定复核通过后,正式行文上报市工信局,并附《基础级智能工厂清单》(附件2)。通过复核的企业原则上直接认定为基础级智能工厂。

3.新申报基础级智能工厂的企业。申报主体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附件4),按照基础级智能工厂申报书模板(附件5)编制申报书(一式两份),填写《基础级智能工厂清单》(附件2),报送至县市区工信部门,并对申报内容真实性负责,确保申报材料要素完整、格式规范、表述清晰,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各县市区工信部门做好材料审核和现场核查工作,按推荐项目优先顺序填写推荐汇总表(附件6)并行文报送。

请各县市区工信部门于5月23日前将上述材料一并报送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上文件的电子版同步反馈至指定邮箱。

(二)先进级智能工厂

1.编制材料。被认定为基础级智能工厂的企业,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附件4),按照先进级智能工厂申报书模板(附件8)编制申报书。申报主体应对申报内容真实性负责,并确保申报材料要素完整、格式规范、表述清晰,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

2.网上填报。申报主体访问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工业云”,使用“皖事通办用户”法人账号登录填报,上传相关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及相关附件应按照模板要求命名,加盖有效公章并扫描清晰后上传。企业申报端口开放时间为2025年5月27日12时,关闭时间为6月9日24时。

3.审核提交。各县市区工信部门对企业上报的材料进行初审,按照100%比例开展现场核查,线上初审端口关闭时间为6月12日24时。

请各县市区工信部门按分配名额数量(附件9)填写推荐汇总表(附件10),并将加盖企业公章的纸质版申报书(一式两份),于6月10日前正式行文报送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上文件的电子版同步反馈至指定邮箱。

三、芜湖市各地基础级智能工厂和先进级智能工厂申报其他事项

1.已入选2024年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的企业和完成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验收的企业,直接被认定为先进级智能工厂,无需申报。

2.对于2017-2024年获评安徽省智能工厂的企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按照新标准逐一组织现场复核,填报《安徽省智能工厂复核结果一览表》(附件7),具体复核时间另行通知,通过复核的企业无需参与此次先进级智能工厂申报。

3.相关县市区工信部门应加快推动本地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项目建设,尽快完成建设内容并申请验收,2022年度揭榜项目务必于今年5月底前报送验收材料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验收通过的单位,申报卓越级智能工厂不占用推荐名额。

4.智能工厂申报认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等工作均不收取任何费用,请企业谨防虚假信息。

附件: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素条件

为指导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智能工厂梯度建设,特制定本要素条件。

一、基础要求

1.企业应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企业和产品均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

2.企业近三年经营和财务状况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等事故,无违法违规行为。

3.工厂使用的关键技术装备、工业软件、工业操作系统、系统解决方案等安全可控,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风险可控。

4.企业应建立智能工厂统筹规划、建设和运营的组织机制,拥有一批智能制造专业人才。

5.基础级和先进级工厂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水平达到GB/T39116-2020《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二级及以上,卓越级智能工厂应达到三级及以上,领航级智能工厂应达到四级及以上。

二、基础级智能工厂

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能力建设,围绕智能制造典型场景部署必要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核心数据实时采集、关键生产工序自动化、生产与经营管理信息化,开展点状智能化探索。

(一)建设内容

鼓励企业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围绕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开展智能工厂建设,且至少覆盖生产作业环节。

1.工厂建设:开展产线级、车间级数字化规划与建设;部署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系统和数字基础设施。

2.研发设计:开展产品、工艺数字化研发设计。

3.生产作业:开展关键装备和工艺数字化升级,实现关键装备、工序和系统的实时监控,以及关键生产工序自动化作业。

4.生产管理:应用信息系统,对作业计划、产品质量、设备资产、生产物料等进行管理,实现关键生产过程精益化。

5.运营管理:应用信息系统,对采购、销售、库存、财务和人力资源等进行管理,实现经营数据精准核算和绩效指标量化评估。

(二)建设成效

参考T/CAMS182-2024《智能制造效能通用评测方法》和《智能工厂建设关键绩效指标参考》(附1),评估智能工厂建设成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高于省(区、市)同行业平均水平。

三、先进级智能工厂

提升数字化网络化集成能力,面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广泛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生产经营数据互通共享、关键生产过程精准控制、生产与经营协同管控,在重点场景开展智能化应用。

(一)建设内容

鼓励企业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开展智能工厂建设,至少覆盖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三个环节,至少包括10个典型场景。

1.工厂建设:开展车间级、工厂级数字化规划与建设;对工艺路线、产线布局和物流路径等进行仿真;广泛部署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

2.研发设计:开展产品、工艺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和仿真迭代,应用智能化设计工具,实现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数据统一管理和协同。

3.生产作业:开展关键装备和工序数智技术应用,实现关键装备异常预警、关键工序数据在线分析、关键生产过程精准控制、产品关键质量特性数字化检测。

4.生产管理:通过对生产过程、仓储物流、设备运行、产品质量等进行数字化集成管控,应用智能化分析工具,实现高效辅助计划排产和生产业务协同管控,并开展安全能源环保数字化管理。

5.运营管理:通过经营管理与生产作业等业务的数据集成贯通,应用智能化管理工具,实现成本有效管控、订单及时交付、绩效指标动态评估等,开展供应链数字化管理。

(二)建设成效

1.参考T/CAMS182-2024《智能制造效能通用评测方法》和《智能工厂建设关键绩效指标参考》,评估智能工厂建设成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处于省(区、市)同行业领先水平。

2.在省(区、市)同行业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四、卓越级智能工厂

强化数字化网络化持续优化能力,面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体系化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设计生产经营数据集成贯通、制造装备智能管控、生产过程在线优化,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供应链全环节的综合优化,推动多场景系统级智能化应用。

(一)建设内容

鼓励企业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原则上应覆盖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

1.工厂建设:开展工厂级数字化规划与建设,以及数据治理工作;对工厂进行系统建模和优化,实现工厂数字化交付,推动虚拟工厂建设;体系化部署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

2.研发设计:开展产品、工艺协同研发设计、集成建模和仿真,实现基于模型和数据的系统优化。

3.生产作业:开展多场景数智技术应用,实现装备运行状态智能分析和故障诊断、生产过程智能管控和在线优化、过程质量在线检测与控制。

4.生产管理:通过生产全过程数据综合分析,实现生产计划与排程自动生成、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质量精准追溯和持续改进、物流仓储策略优化、安全应急联动、能源环保综合管控等,推动主要生产要素的智能协同优化。

5.运营管理:通过多维数据智能分析,实现用户需求精准识别和敏捷响应、全厂资源协同优化、产品增值服务、设计生产服务闭环优化、智能化决策支持等,推进供应链上下游“链式”协同。

(二)建设成效

1.参考T/CAMS182-2024《智能制造效能通用评测方法》和《智能工厂建设关键绩效指标参考》,评估智能工厂建设成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2.在国内同行业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带动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开展数智化升级。

3.培育形成具有行业推广价值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探索构建企业智能制造“标准群”。

4.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智能工厂建设和运营人才。

五、领航级智能工厂

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与制造全过程的深度融合,实现装备、工艺、软件和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突破,推动研发范式、生产方式、服务体系和组织架构等创新,探索未来制造模式,带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变革。

(一)建设内容

鼓励企业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原则上应覆盖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

1.工厂建设:构建工厂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对物理制造过程的精准映射和反馈控制;建立较为完备的数据治理体系,推动形成企业数据资产;开展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等研发和应用突破。

2.研发设计:探索数据与知识驱动的研发设计创新,开展虚拟验证和中试。

3.生产作业:开展人工智能在工艺、装备等方面创新应用,实现生产过程动态优化、智能决策控制、产线动态调整。

4.生产管理:探索多目标、多扰动、多约束情况下的生产计划优化和智能排产调度,推动制造资源的全面优化利用。建立能源、碳资产、安全、环保综合管理创新机制,推动可持续制造。

5.经营管理:推进工厂横向、纵向、端到端集成,构建智慧供应链,推动生产方式、服务体系和组织架构等变革,探索未来制造模式。

(二)建设成效

1.参考T/CAMS182-2024《智能制造效能通用评测方法》和《智能工厂建设关键绩效指标参考》,评估智能工厂建设成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全球领先。

2.打造全球领先的应用标杆,通过“母工厂”等方式推动工厂建设经验复制推广,引领产业链上下游形成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生态。

3.培育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实现对外输出,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智能制造“标准群”,推动形成行业、国家标准。

4.培养智能制造领军人才,对外提供智能工厂建设和运营指导或服务。

以上就是小编将为大家具体讲解的内容,希望会对大家有个帮助!有任何项目问题都可以找小编指导。

需要咨询高新技术企业、软著专利等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评价、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非遗、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标准、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奖、规上企业、老字号、新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公司注册注销、工商办理、股权挂牌、网站外包定制、百度关键词排名、SEO优化等更多政策项目的请直接联系渔渔:

免费咨询:19855109130,微信同号,为您解答指导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