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10
安徽省各市培育新业态新场景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申报补贴条件十条举措解读如下,合肥市以及阜阳市、六安市、安庆市、池州市、亳州市、宿州市、马鞍山市、黄山市、宣城市、淮北市、淮南市、蚌埠市、铜陵市、芜湖市、滁州市需要咨询申报的可以免费咨询渔渔为您解答指导!
免费指导热线:19855109130(可加v)
专业做项目申报12年,申报经验非常丰富,有很多大企业成功案例!小编可以为您带来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商标软著专利等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评价、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非遗、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标准、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奖、规上企业、老字号、新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公司注册注销、工商办理、股权设计、挂牌上市、软件开发、网站外包定制、百度关键词排名、SEO优化等众多项目辅导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国办发〔2025〕2号)精神,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全力提振我省文化和旅游消费,制定以下举措。
一、创新消费促进活动。深化“省市县企”联动,强化创新创意,持续开展“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对列入省级月度主题的活动每场给予30万元补助。丰富非遗嘉年华、“四季安徽”营销推广、“四季村晚”和全省“村歌”展演等活动内涵,省级对举办“多彩四季”安徽非遗嘉年华重点活动的市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对举办“四季安徽”活动的市给予20万元补助,对全国和省级“四季村晚”展演活动分别按每场5万元、3万元给予补助。
二、优化消费惠民举措。统筹各级财政资金支持文旅消费券发放,优化发放流程,方便群众领券用券、即用即享,提高核销率,省财政对各地财政文旅消费券实际发生资金按一定比例给予奖补,实行总量控制。开展省第十二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省级统筹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看演出、读书等惠民消费。落实“百城百区”“百城千站”文旅消费行动计划,联动金融机构、OTA平台、各类企业等开展“免减优”等惠民让利活动,加大非周末和淡季优惠力度,推动错峰消费。
三、打造“安徽有礼”品牌。举办“安徽有礼”全省文创旅游商品大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支持开发原创知识产权(IP)品牌,推动优秀作品加快市场开发,支持“谷子经济”发展,拓展安徽国货“潮品”增量市场。出台《省直文化文物事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入激励分配指导意见》,支持全省博物馆加大文创商品开发力度,推出一批“镇馆之宝”文创产品。在重点景区、星级酒店、书店、文博场馆、高速服务区、机场等,搭建“安徽有礼”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展销平台,推出“安徽有礼”旅游购物体验专区。
四、提升研学旅游品质。实施研学旅游品质提升工程,举办安徽省研学旅游课程设计大赛,开展优秀研学旅游服务机构遴选,推出百件优秀课程和百条精品线路,培育研学旅游品牌,推动各地因地制宜给予激励。制定研学旅游服务标准,开展研学旅游指导师培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开展革命文物主题月活动,推进淮南武王墩、含山凌家滩、凤阳明中都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红色、绿色、古色研学基地。
五、丰富演艺主题产品。实施“艺术旅游”赋能提质工程,开展全省演艺精品项目、2022—2024年度民营艺术“百佳院团”选树。优化营业性演出、各类大型群众性活动审批流程,安全可控提高可售(发)票数量,严格落实巡演项目首演地内容审核负责制,推行“一次审批、全省巡演”。鼓励演艺进景区、进商圈,对举办“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系列活动的市,开展省级展演的每场给予10万元补助,开展其他展演的每场给予3万元补助。支持A级旅游景区推出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旅游演艺项目,持续擦亮“跟着演艺去旅行”品牌。规范发展一批“剧本杀”、主题密室等沉浸式文娱产品。推动开展“跟着影视去旅行”,以“剧游联动”提升消费体验。
六、拓展文旅消费空间。推动文旅赋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支持在城市工业遗址打造文创园区,在商业空间嵌入沉浸式业态,在公共空间打造开放市集。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行动,发展乡村市集、“村咖”、田园音乐、乡村剧场、乡村博物馆等新业态。统筹投资和消费,推动投资效益提高和消费扩容升级良性互促,谋实一批新业态新场景,遴选20个“文旅消费新场景项目”,省级给予每个项目10万元激励。支持文化场馆创建旅游景区,推动景区植入新型文化空间。提升数字文旅消费,推动全省文博场馆和景区等主体,应用元宇宙、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新技术,发展沉浸式、互动式观展及游玩项目,策划推出一批市场化主题特展。支持合肥等市开展低空旅游试点。
七、激活夜间文旅经济。发挥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引领作用,丰富夜间文旅消费业态,搭建共享舞台,常态化举办民俗演艺等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商业”融合发展,挖掘特色美食,策划精品夜游项目,延伸文旅消费链条,构建夜间业态矩阵,打造一批夜间文旅消费地标。鼓励文博单位拓展服务项目,合理延长经营时间,开设夜间专场,支持在周末举办“博物馆奇妙夜”等活动,扩大接待规模。加大对夜间消费集聚区域的经营活动场地、公共交通运力、临时停车泊位等配套保障力度,引导各地进行照明和夜景灯光升级,引入3D、全息投影等新技术新项目,提升夜间文旅消费服务品质。
八、促进业态融合发展。广泛开展产业协作和消费联动,促进文旅与农业、商业、交通、体育、会展、创意、金融等融合发展,推动服务消费业态融合、产业集聚。创新“民宿”融合型新经济,打响“皖美民宿”品牌,对2025年获评的全国甲级民宿、乙级民宿,省级分别给予15万元和10万元奖励。开展皖美金牌民宿20强评选,对入选民宿省级分别给予5万元奖励。支持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文旅融合项目建设,省级给予有关市每个不少于30万元补助。加快改造、新建一批旅游公路,发展一批商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
九、大力提升入境旅游。实施入境旅游倍增计划,省级统筹使用2000万元入境游激励资金,实施入境游客人次激励、入境包机奖励、赴境外营销推广补助项目。根据《安徽省发展入境旅游激励办法》,对接待境外游客人数符合条件的旅行社给予10—50万元激励,对组织入境游客包机符合要求的旅行社按1—4万元/架次给予奖励,对自主或组团赴境外营销推广且符合条件的旅行社给予最高5万元出访费用补助。推动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黄山屯溪国际机场等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提高入境旅游便利化程度,提升入境游客办理国际通信、外币兑换、移动支付等服务。聘请50家安徽文旅海外宣传推广合作机构、100名安徽文旅海外宣传推广使者。在国外头部社交媒体开展针对性国际营销。开展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美好安徽与世界对话”等推广活动,促进旅行社和国际旅行商合作。开发优质入境旅游产品,梳理安徽国际旅游精品线路。对接沪苏浙等周边省份,打造联程国际精品旅游线路,联合对外推广。
十、优化文旅消费环境。发展全域旅游,优化提升一批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驿站、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谋划实施一批“两新”项目。支持各地利用政府专项债券“自审自发”试点政策机遇,谋划实施一批文旅重点项目。迭代升级“游安徽”公共服务相关功能。指导各地做好A级旅游景区年票产品策划设计和服务保障。优化完善全省景区景点导游词。开展全省旅行社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遴选服务质量标杆单位。遴选发布一批智慧旅游适老化典型案例。举办全省导游员、博物馆讲解员培训及职业技能大赛,开展“五好”红色讲解员“五进”活动,培育壮大“金牌讲解员、导游员”队伍。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引导错峰出行、合理消费。开展“人人都是迎客松”志愿服务,定期选树“迎客松”典型人物。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强安全监管,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提高游客满意度。
以上政策措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以上就是小编将为大家具体讲解的内容,希望会对大家有个帮助!有任何项目问题都可以找小编指导。
需要咨询高新技术企业、软著专利等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评价、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非遗、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标准、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奖、规上企业、老字号、新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公司注册注销、工商办理、股权挂牌、网站外包定制、百度关键词排名、SEO优化等更多政策项目的请直接联系渔渔:
免费咨询:15855199550,微信同号,为您解答指导。
科技项目申报中心 版权所有 皖ICP备13016955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