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各市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推介申报条件要求、种类+时间好处汇集

2025/1/22

2024年陕西省各市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推介条件要求、种类+时间好处汇集如下,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10市需要咨询申报的可以免费咨询渔渔为您解答指导!

2024年陕西省各市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推介条件要求、种类+时间好处汇集如下,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10市需要咨询申报的可以免费咨询渔渔为您解答指导!

免费指导电话:15855199550(可加v)

卧涛小编可以为您带来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评价、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两化融合、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公司注册注销、工商办理、股权设计、挂牌上市、软件开发、网站建设、网站外包定制、百度关键词推广、SEO优化等更多项目辅导规划。

一、指导思想

锚定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导向正确、举措得力、成效显著、群众满意的典型案例,给予广泛宣传推介,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二、陕西省各市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推介申报案例要求

(一)案例须对照《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指南》(附件1),体现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二)案例应在2024年度取得重要成果,已形成可借鉴推广的典型经验及做法。

(三)案例材料须按照《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申报书》(附件2)编写,明确主题类别,重点突出、表述精炼,注重实例、运用数据,避免写成一般性工作总结或情况汇报材料。字数控制在4000字左右,可配高清图片、视频或其他佐证材料(仅限电子版)说明。

三、陕西省各市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推介申报要求

(一)案例申报主体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各类文博单位,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

(二)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申报材料汇总、初核与推荐,填写《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推荐名单汇总表》(附件3),加盖公章后报送国家文物局,每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数量不超过10项。

(三)中央有关文博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可自行编写案例申报书、汇总表,加盖公章后报送国家文物局,每单位推荐数量不超过2项。

(四)申报材料一式五份、每个案例单独装订,于2025年4月4日前报送至指定地址(时间以寄出邮戳为准),逾期不予受理。电子版请一并发送至联系邮箱,并在电子邮件中注明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四、陕西省各市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推介申报遴选推介

国家文物局将组织专家对典型案例进行遴选,组织案例宣传发布、成果经验推介转化,在有关工作中予以支持。

附件1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指南

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构建文物事业新发展格局,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重关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文物工作的典型场景,充分展现、持续迸发文物工作创新创造活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文物新篇章。

一、案例定位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习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践行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围绕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美好生活,着力解决文物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在加强文物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强化文物管理责任、深化文物价值研究阐释、提高文物合理利用水平、让文物活起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努力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文物领域各项改革,加强文物事业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实践创新、科技创新,破除体制机制束缚,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实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产权复杂的文物资源应保尽保的现代化。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凝聚多方力量,均衡配置资源,补短板、挖潜力,拓宽优质文博资源直达基层渠道,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捷化,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实现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现代化。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益,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实现文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现代化。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物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文物走出去、引进来,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文物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实现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现代化。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主动盘活用好文物资源,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让文物事业可知可感可见可参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有共建共享的现代化。

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动顺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塑造以活力动力能力建设为核心、转变发展方式、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新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格局,实现各级各类文物有效保护、文物治理能力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文物价值挖掘深入浅出、文物合理利用别开生面、文明交流互鉴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物工作大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

二、案例示例

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应在以下方面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一)创新发展类

1.围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等探索形成创新理论;

2.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贯彻实施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工作力量配备和资源要素整合,在以政策、法规破除制约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方面有积极成效;

3.在文物资源精细化管理、系统性保护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在文物安全督察、社会文物管理等方面有开创性实践,在文博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便捷化、推动文物资源直达基层、文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激励等方面有引领性成果;

4.在文物“防、保、研、管、用”等基础研究和急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应用、专有装备研制推广等方面有变革性进步;等等。

(二)协调发展类

1.系统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利用等各方面工作;

2.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先调查、后建设”制度取得实效,统筹文物保护与老城保护、城市升级、乡村振兴;

3.推动文物工作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北振兴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4.深化文物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高治理效能,在依法保护文物前提下保障重大项目实施;

5.开展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区域文明谱系阐释展示;

6.探索军队文物、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等保护利用;等等。

(三)绿色发展类

1.积极参与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依托老旧建筑改建博物馆纪念馆;

2.大力推行低碳建造方式、低碳技术、绿色建材、绿色施工;

3.广泛推广文博单位低碳运营,分区分时精细化管理;

4.有效传承文物保护传统材料、营造技艺;等等。

(四)开放发展类

1.主动策划选题,联合开展文物进出境展览,以国际表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示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灿烂成就、重大贡献,弘扬中华文化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2.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开展联合考古、文物保护修复、文明比较研究等取得标志性成果;

3.策划制作语种多、覆盖广、反响好的文物音视频作品、出版物等,提升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等等。

(五)共享发展类

1.深化文物资源免费共享、素材共用、知识共研、共同开发;

2.出台奖励补助、减税降费、贷款贴息、购买服务等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取得可持续成效;

3.强化文物价值研究阐释,丰富展览、教育、研学、文创、鉴定等高品质、多样化产品与服务供给,繁荣文化产业,赋能社会经济发展;以文物资源为主体积极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等等。

以上就是小编将为大家具体讲解的内容,希望会对大家有个帮助!

需要咨询商标、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评价、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两化融合、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公司注册注销、工商办理、股权设计、挂牌上市、软件开发、网站建设、网站外包定制、百度关键词推广、SEO优化等更多政策项目的请直接联系渔渔:

免费咨询:15855199550,微信同号,为您解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