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关于铜陵市省临床医学研究转化专项申请认定奖补资助及申报条件程序、截止时间等内容,详情如下,铜官区、义安区、郊区、枞阳县需要咨询申报的可以免费咨询渔渔为您解答指导!
免费指导电话:15855199550/19855109130(可加v)
卧涛小编可以为您带来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评价、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两化融合、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公司注册注销、工商办理、股权设计、挂牌上市、软件开发、网站建设、网站外包定制、百度关键词推广、SEO优化等更多项目辅导规划。
铜陵市省临床医学研究转化专项申请认定设置
此次临床专项共设置21个研究方向,每个方向设立若干课题,实行首席专家牵头负责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现面向全省医疗机构公开申报临床专项研究课题(每个课题独立申报并立项)。
铜陵市省临床医学研究转化专项申请认定条件和要求
(一)课题申报单位条件和要求
1.课题申报单位应为安徽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三甲医院(含三级专科医院),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人才团队和科研基础条件保障,运行管理规范,科研及社会信用记录良好。
2.课题由多个单位合作申报的,牵头单位应与各合作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明晰各方责任和权利、承担的工作任务、资金投入额度、课题实施形成的固定资产、科技成果权益归属等。
(二)项目主持人条件和要求
3.课题主持人应具有领导和组织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社会信用记录良好,保证有足够时间投入研究工作,原则上应为申报单位在职医务人员,且为实际主持该课题研究的人员。
4.课题主持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7周岁(1967年1月1日后出生),超龄原则上不得申报。如确要申报,由课题申报单位申请并出具能确保课题可履约实施的承诺函(如返聘、延迟退休等)。
5.课题主持人没有主持在研省科技重大专项、省重点研发计划、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
(三)其他条件和要求
6.申报课题涉及人体被试和人类遗传资源的科学研究,须尊重生命伦理准则,遵守《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等国家相关规定,严格遵循技术标准、伦理规范和伦理审查标准。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要遵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在合格设施内进行动物实验,保证实验过程合法,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并通过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
7.在课题申报或立项管理过程中,如发现课题不符合上述条件和要求的,取消其参加评审或立项资格。
铜陵市省临床医学研究转化专项申请认定奖补资助
1.课题实行不限额推荐,采取公开竞争方式进行立项支持,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从项目立项之日起算。
2.省财政经费原则上按照80万元/项、50万元/项、30万元/项三档予以支持。
铜陵市省临床医学研究转化专项申请认定程序
1.系统申报。项目负责人登录科技大脑门户网站,登录系统后,点击菜单栏中的“办事大厅”,选择“省临床医学研究转化专项—临床医学研究转化专项”,点击“业务办理”。按系统要求填写申报材料后,单位进入系统审核。系统填报起始时间:2024年10月25日,关闭时间:2024年11月5日23:59,逾期不予受理。
2.审核推荐。各归口管理单位要严格审核把关,对申报单位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分别在“信用中国”、“信用安徽”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申报单位、课题主持人等责任主体信用记录进行核查。各归口管理单位于2024年11月6日23:59前完成审核推荐,11月7日前将推荐函和推荐项目清单盖单位公章扫描后发至邮箱。
3.材料报送。申报时先通过系统提交电子材料,待通过评审并公示后,再按要求报送纸质材料,未公示的项目无需报送纸质材料。
2024年安徽省临床医学研究转化专项申报指南(筛选)
项目一、近视及近视相关眼底并发症的全周期防控、诊疗策略及临床转化研究
课题1:高度近视发病易感性机制的研究
研究内容:建立实验性动物高度近视模型,采用多组学测序等检测方法,筛选出高度近视差异表达基因并检测巩膜强度相关指标,参考高度近视家系测序数据,通过体内外实验深入探讨高度近视的发病机制;利用药物干预及基因编辑等技术方法研究早期干预策略。
考核指标:初步筛选出1-2种高敏感性高度近视的生物标志物,发现1-2条引起高度近视发病易感的分子机制,并在动物模型中验证1-2种干预手段的有效性。
课题2:基于组学和临床表型的未成年近视风险预测模型构建(青年医生课题)
研究内容:根据不同程度未成年近视患者的组学筛查结果,对比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等数据库,结合近视患者眼部参数及影像学表型数据,建立近视发生风险和进展风险预测模型。
考核指标:明确1-2项近视发生和近视进展的高危风险因素,建立未成年近视发生风险和进展风险预测模型。其中,近视发生风险预测准确度>85%,近视进展风险预测准确度>90%,并在2个以上的中心开展不少于1000例患者的预测模型验证工作。
课题3: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对未成年近视预防和控制效果的临床评价研究(药物临床评价课题)
研究内容:在近视前期和患有不同程度近视的未成年人群中,开展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采用包括RCT、队列研究、真实世界研究等方法,系统评价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预防近视和控制近视进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索合理的用药方案。
考核指标:设计并完成1-2项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以评价低浓度阿托品疗效,分别针对预防近视发生和延缓近视进展,研发不同的用药方案并推广。其中,临床研究纳入未成年近视患者不少于2000例,随访时间不少于12个月,针对预防近视发生和延缓近视进展各提出不少于2种治疗方案并验证有效性和安全性。
课题4:基于光学原理的近视监测、防控新产品的研发和临床转化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光学原理和现有产品(如离焦镜、变焦镜、拉远镜、远像屏等),联合相关企业研发并优化产品技术,形成更加安全有效的的近视监测、防控新产品,并完成验证分析与临床转化。
考核指标:完成1-2项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开发与优化,在临床验证效果并实现转化,申报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课题5:病理性近视眼部参数和多模态影像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智能诊断系统的开发
研究内容:以眼科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为基础,多中心采集病理性近视患者眼部参数和多模态影像并建立数据库。依托本地数据库和PALM等在线数据集,根据病理性近视META-PM和ATN国际分类分级标准开发一套深度学习智能诊断系统,实现病理性近视快速分类分级,同时在多模态影像上高效、准确地识别分割各类病灶。
考核指标:建立1个病理性近视眼部参数和多模态影像数据库,开发1套基于国际分级分类标准的深度学习智能诊断模型,构建1-2套前端软件或网页工具。
课题6: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并发症预测模型开发和治疗策略优化研究
研究内容:通过眼科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采集整合黄斑劈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各类病理性近视眼底并发症的眼部参数和多模态影像数据,结合对应患者眼内液多组学表型,构建对应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探索药物治疗辅助病理性近视并发症的手术治疗,优化整体治疗方案。
考核指标:建立2-3种病理性近视眼底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形成并验证1-2种对病理性近视眼底并发症手术治疗有辅助作用的药物治疗方案。
项目二、遏制微生物耐药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1:耐药基因快速检测方法研发及其在临床常见耐药菌检测中的应用
研究内容:基于等温扩增、CRISPR-Cas结合免疫层析、tNGS、荧光定量PCR等技术,研发细菌耐药基因快速检测试剂盒,并进行产学研转化和临床应用研究,明确本省流行耐药菌的主要基因型别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考核指标:建立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方法,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阐明本省临床常见耐药细菌的基因型。
课题2:临床应用型中药有效成分遏制微生物耐药新机制与创新药物制剂研究
研究内容:利用组学技术与组织病理方法等手段,基于临床样本与体内外实验挖掘临床应用的中药有效成分,探索其遏制微生物耐药新机制与疾病治疗作用;基于中药有效成分研究遏制微生物耐药的创新药物制剂,进行应用转化研究。
考核指标:阐明临床应用的中药有效成分遏制微生物耐药的新靶点与新机制;通过结构优化或改造,建立1-2种创新药物制剂或新剂型并进行应用转化研究,提出1种治疗耐药微生物感染的新策略。
课题3:新型抗感染材料或制剂的研发
研究内容:基于噬菌体筛选或纳米材料构建,研发新型抗感染制剂或材料;通过临床队列研究或动物实验,评价噬菌体或新型材料在耐药微生物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考核指标:筛选出针对耐药菌的噬菌体1-2种,设计制备用于预防骨内植入物感染的新型生物材料。
课题4:碳青霉烯耐药细菌(CRO)医院传播途径及致病性研究
研究内容:建立多中心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菌株库,采用全基因测序技术分析CRO耐药基因、毒力基因、质粒特征及染色体分子遗传背景,解析菌株间进化关系和传播路径,明确本地流行的CRO菌株的分子分型;研究CRO菌株在不同生存压力下毒力/耐药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筛选协同调控的关键分子、阐明调控机制,为防控CRO菌株的传播提供依据。
考核指标:建立含有10家以上医院的多中心CRO菌株数据库,明确本地区医院感染相关CRO的优势克隆株,阐明其主要耐药与致病特征及分子机制,筛选1-2个毒力/耐药关键调控分子。
课题5: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早期精准诊断及主要耐药菌遗传进化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通过细菌性血流感染队列研究,利用患者临床指标-细菌表型-细菌基因组的迭加分析预测标志物,建立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方法;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s)分析菌株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揭示安徽地区血流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征和耐药菌传播机制,为细菌性血流感染的防控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考核指标:建立并在临床应用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精准诊断方法;阐明本地区血流感染2-3种主要耐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传播机制。
课题6:感染性疾病诊断仪器/试剂的研发(医疗器械临床评价课题)
研究内容: 基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新型感染性疾病诊断仪器/试剂;与已上市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评价诊断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临床应用效果,申报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考核指标:完成1项仪器/试剂的设计和研发,完成临床试验研究,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课题7:抗菌药物压力下细菌适应性耐药分子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青年医生课题)
研究内容:采用多组学联合分析方法,解析细菌在抗菌药物压力下代谢、转录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筛选细菌适应性耐药相关重要分子;对关键分子进行干预,阐明细菌在抗菌药物压力下产生适应性耐药的机制,探索该分子作为诊断、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
考核指标:阐明细菌在抗菌药物压力下发生适应性耐药的分子机制;筛选1-2个适应性耐药细菌检测的分子标志物;筛选并验证1-2个有临床转化价值的治疗靶点。
项目三、职业有害暴露致尘肺病及相关疾病精准防治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
课题1:尘肺病及相关疾病多维度(尘毒危害、工作压力等)职业暴露组学研究
研究内容:从尘毒危害、工作压力、劳动负荷等多维度对职业人群进行暴露标志物分析,研究工作环境、心理因素等对尘肺病及相关疾病的影响,建立尘肺病及相关疾病多维度职业暴露组学数据库,绘制暴露组学全景知识图谱,与其他多组学数据结合,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发现职业危害因素与尘肺病及相关疾病的关联。
考核指标:建立1个尘肺病及相关疾病多维度暴露组学数据库和多维度暴露组学知识图谱,发现尘肺病及相关疾病暴露标志物3-4个,并进行临床验证。
课题2:尘肺病及相关疾病多层次生命信息流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路径研究
研究内容:明确尘肺病及相关疾病早期体内慢性炎症环境、代谢功能紊乱的生物特征,深入研究尘肺病及相关疾病始发阶段的关键节点;运用基因、蛋白、代谢和细胞等多组学方法,整合多层面信息,分析尘肺病及相关疾病生命信息流的传递和表象呈现过程,系统研究尘肺病及相关疾病发病机制;明确尘肺病及相关疾病分子变化通路与分子靶点,建立尘肺病及相关疾病的分子病理分型,确定尘肺病及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路径。
考核指标:初步阐明尘肺病及相关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发现2-3种尘肺病及相关疾病的核心分子新靶点,形成1套尘肺及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路径,提出尘肺病及相关疾病的有效防护对策并对此进行临床跟踪评价。
课题3:高效轻量化工业粉尘呼吸防护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综合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现场实测模拟等研究手段,获得不同接尘工种呼吸区粉尘暴露特征以及不同劳动强度与心跳讯号呼吸流量模型,研发阻挡煤矿粉尘与瓦斯液态过滤材料和基于过滤材料的呼吸自主调节风量装置,在小型暴露舱进行现场模拟,研发出高密合度自主调节供风量的高效轻量化工业粉尘呼吸防护装备。
考核指标:开发1种可阻挡煤矿粉尘与瓦斯液态过滤材料(过滤率达85%及以上);研发出1款高密合度自主感知调节供风量的高效轻量化工业粉尘智能呼吸防护装备,阻挡率大于95%,较传统防护口罩面部负担减少20%,呼吸阻力下降30%
课题4:职业环境暴露致尘肺病的早期呼气标志物与预警装备研发(青年医生课题)
研究内容:研究人体呼出气组分构成,研发采样前规范制定和呼气处理装置;分析呼出气中VOCs成分含量,通过呼出气体的成分来识别早期的肺部纤维化病变,确定尘肺病的呼气生物标志物;合成对人体呼出气高响应的新型有机纳米线,开发针对性传感器;建立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智慧嗅觉”体系,构建尘肺病呼气识别模型,并与肺部CT图像对比验证。
考核指标:明确尘肺病及肺部异常人群的呼气生物标志物3-4个,构建尘肺病早期呼气预警模型及早期筛查体系,开发一款筛查尘肺电子鼻预警装备,实现对尘肺病的早期无创快速筛查及精准预警;电子鼻的漏诊率低于10%,准确率>80%,电子鼻在线分析诊断时长需求短于3 min。
课题5:基于“老药新用”策略的肺纤维化药物筛选、作用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药物临床评价课题)
研究内容:开展尘肺病及相关疾病的老药新用研究,通过肺纤维化小鼠转录组相关知识图谱,筛选潜在抗肺纤维化的天然产物;基于药物高通量筛选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天然产物与靶标的结合模式及结合位点;探究天然产物调控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功能和分子机制并进行临床应用转化。
考核指标:筛选出2-3个具有治疗肺纤维化功能的天然产物(有效率达到70%以上),明确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其中至少1个天然药物分子申请IND(新药临床研究审批)
课题6:煤矿粉尘致病规律研究与风雾协同防控技术装备构建
研究内容:针对煤矿生产性粉尘职业健康危害防控需求,研究试验矿井粉尘产生、运移及演化规律;解析矿山生产性粉尘产生方式与主要组分,分析粉尘累积暴露水平与粉尘致肺功能下降及尘肺等疾病的发病暴露效应关系,阐明粉尘致病规律,揭示风幕作用下细水雾雾滴与致病粉尘凝聚-沉降机制;研制煤矿掘进工作面风幕发生装备,开发掘进机封闭式喷雾雾化装备,形成试验矿井掘进工作面致病粉尘风雾高效防控技术。
考核指标:揭示安徽两淮矿区煤矿粉尘致病规律,形成煤矿粉尘风雾协同防控技术体系装备1套,呼吸性粉尘降尘率达85%以上。
课题7:职业有害暴露致尘肺病及相关疾病精准防治关键技术与装备临床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职业病防治机构和生产性粉尘暴露人群,开展早期职业健康筛查和临床研究,验证基于暴露组学标志物、呼气标志物、精准临床治疗路径、阻挡煤矿粉尘与瓦斯液态过滤材料和粉尘风雾协同等技术的精准防治尘肺病技术及相关疾病装备;定期评价精准防治关键技术与装备在尘肺病及相关疾病防控中的效应。
考核指标:在不少于2家职业病防治机构和省内外相关企业进行多中心多场景推广应用,选取超过200名暴露人群,进行广泛临床论证和推广应用,尘肺病及相关疾病早期预测准确率不低于80%。
项目四、个体碘营养水平评价指标正常值的建立与全生命周期精准补碘预防碘缺乏病的策略研究
课题1:不同人群个体碘营养评价指标及甲状腺功能特异性参考值范围的研究(青年医生课题)
研究内容: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成人、儿童和不同妊娠期孕妇尿碘浓度、尿肌酐、唾液碘、血清碘、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等个体碘营养评价相关指标,开展个体碘营养水平精准评价研究,建立不同人群碘营养评价正常值参考范围,了解成人、儿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探索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子代碘营养水平的关联。
考核指标:制定碘专用膳食频率调查问卷,筛选2-3套成人、儿童和不同妊娠期孕妇个体碘营养评价指标,制定正常参考值范围,并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课题2: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碘营养状况早期预警评价指标
研究内容:通过对孕早、中、晚期妇女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不同碘营养水平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碘代谢特点和规律,分析孕期妇女尿碘浓度、血清碘和甲状腺功能指标、产后哺乳期妇女尿碘、血清碘和乳汁碘浓度等与其子代碘营养状况、TSH水平和新生儿评分、神经发育指标等的相关性,并探讨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碘营养状况早期个体评价指标。
考核指标:阐明不同碘营养水平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碘代谢规律及对子代的影响,筛选2-3项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碘营养状况早期预警评价标志物,建立1套基于临床和生物标志物的早期碘营养状况综合预测模型。
课题3:孕期不同碘营养状态下亚临床甲减的精准治疗策略研究(药物临床评价课题)
研究内容: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不同的碘营养状态将亚临床甲减的孕妇进行分组,探索适量补碘、强化补碘及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三种方案的不同组合对于孕妇和子代甲状腺功能及子代神经发育的影响,为孕妇亚临床甲减治疗提供精准治疗策略。
考核指标:阐明孕期不同碘营养状态下亚临床甲减的精准治疗策略以及对子代的影响,建立1套基于不同碘营养状态下,孕期亚临床甲减的精准补碘治疗方案,并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课题4:不同水碘含量地区儿童的碘营养水平与智力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内容: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高碘、适碘和缺碘地区8~10岁儿童体格测量信息、甲状腺容积、尿碘、盐碘和甲状腺功能等数据,通过《瑞文联合型测验》测定儿童的智力水平并进行分级;探讨水碘、碘营养水平、甲状腺功能等因素对儿童智力的影响,通过数据处理及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儿童智力发育风险预测模型,识别早期潜在风险人群,为不同水碘地区的儿童提供差异化的补碘策略。
考核指标:阐明不同水碘含量地区儿童碘营养水平、甲状腺功能等因素对智力的影响;结合儿童碘营养水平和智力水平,提供儿童差异化的补碘方案。
课题5:不同碘营养状态对代谢的影响及代谢性疾病的精准补碘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临床队列研究,收集基线状态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肥胖组的体格检查数据、甲状腺容积、尿碘、血清碘和甲状腺功能等数据,分析不同碘营养状态对各组代谢的影响,探讨代谢性疾病获益的最佳碘营养状态,为不同的代谢性疾病患者提供差异化的补碘策略。
考核指标:确定代谢性疾病获益的最佳碘营养状态;结合碘营养水平,建立1套不同代谢性疾病差异化的补碘方案。
以上就是小编将为大家具体讲解的内容,希望会对大家有个帮助!
需要咨询商标、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评价、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两化融合、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公司注册注销、工商办理、股权设计、挂牌上市、软件开发、网站建设、网站外包定制、百度关键词推广、SEO优化等更多政策项目的请直接联系渔渔:
免费咨询:15855199550,微信同号,为您解答指导
科技项目申报中心 版权所有 皖ICP备13016955号-6 免责声明